2021山東選調面試熱點:精準扶貧—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
十八洞村,地處武陵山脈腹地,是一個藏在湘西偏僻幽靜山谷中的苗族聚居貧困村。2013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到這里考察,他和鄉親們在空地上圍坐一圈,首次提出“精準扶貧”的大政策。近年來,十八洞村在“精”字上下功夫、在“準”字上謀實招,由2013年時人均年純收入1668元、貧困發生率高達57%的貧困村,一躍成為人均年收入超萬元的小康村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對精準扶貧理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,上升到扶貧開發基本方略的高度,提出扶持對象、項目安排、資金使用、措施到戶、因村派人、脫貧成效“六個精準”,堅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、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,要求把精準扶貧貫穿扶貧開發的全過程,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制勝法寶。
貧有百樣,困有千種。精準扶貧,首先要精準識貧,把貧困人口、貧困程度、致貧原因等搞清楚,扶真貧、真扶貧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黨中央的部署,一項史無前例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在全國展開。2014年,扶貧系統在全國范圍開展貧困識別,對扶貧對象實行規范化管理。從點到面,從基數到進度,回頭看、動態管,建檔立卡扣好了精準扶貧的“第一??圩印?,也為共和國保存了一份珍貴的脫貧檔案。
識貧要精準,扶貧也要精準。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,扶貧是大政策,大政策還要細化,關鍵是聚焦再聚焦、精準再精準,就像繡花一樣,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上、真正用在貧困地區。
? 要找準“窮根”、明確靶向,量身定做、對癥下藥,真正扶到點上、扶到根上;
? 不能搞大水漫灌,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,“手榴彈炸跳蚤”是不行的;
? 堅持分類施策,因村因戶因人施策,因貧困原因施策,因貧困類型施策;
? 實施“五個一批”:發展生產脫貧一批、易地搬遷脫貧一批、生態補償脫貧一批、發展教育脫貧一批、社會保障兜底一批。
精準扶貧是手段,精準脫貧才是目的。對于這個問題,習近平總書記有很深很細的思考,很早就作了部署。在2015年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,總書記指出,要加快建立退出機制,設定時間表,留出緩沖期,實行嚴格評估,實行逐戶銷號,努力做到精準脫貧。在退出上,總書記反復強調,既要防止拖延病,又要防止急躁癥,脫貧摘帽后還要穩一穩、沉淀沉淀,確保經得住歷史的檢驗。
脫貧攻堅,貴在精準、重在精準,成敗也系于精準。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和工作部署中,精準扶貧理念占有特別重要的位置。它創新了傳統扶貧開發路徑、資源使用方式、開發管理模式、考核評估方式,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科學路徑,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生動體現,是一切從實際出發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方法的成功運用,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9LWnmav6rTRHNgugg9hFX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