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創世華山東公選考試網為您收集最新最權威的山東公選考試信息、競爭上崗試題資料等,歡迎各位考生收藏本網站!
申論與策論的關系
在現行公選考試策論科目的用語環境里,策論文章基本等同于以對策為主、兼有論述的文章。
一、古今策論辨析(相似點)
古代的對策
根據朝廷需要選拔人才 ;
不受文體的限制 ;
闡述見解都是國家政事;
要求遠見卓識,切實可行
要求語言文字有表現力 ;
公選策論考試
為了國家挑選人才 ;
沒有嚴格的限定 ;
涉及國計民生的內容 ;
要求高屋建瓴,切中時弊
要求文字具有較強的邏輯性、說服力 ;
一、古今策論辨析(不同點) 現行策論考試 古代曾有過的對策考試與當前通行的策論考試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,雖然兩者有一定的淵源,也具備一定的可比性,但不宜將公選中的策論考試與歷史上的策問考試及其答卷等同起來。 古代“策論”和當代“申論”的異同
古代策問考試
對對策措施沒有明確要求
考查理論、道德修養和書面表達能力;
策問的試題內容完全是理論性的;
指導思想是儒家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;
要求以作答對策措施為主
擬定對策、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;
給定資料的理論與事實混雜 ;
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現代科學精神命題;
策論題既考理論,又考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,它既要求從宏觀層面去分析,又需要具體的個案提出具體思路和對策。
對策與論述內容在文章中可以統一起來。
二、古代策論與當代申論的區別
申論考試,作為一門獨立的考試科目,是在我國古代“策論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。它吸取了古代“策論”(對策)的優點,是對古代“策論”的繼承和創新??梢?“申論”與“策論”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。
申論考試的內容、方法及其產生的測評功能,都涵蓋了傳統的給材料作文和“策論”兩種考試的基本方面,尤其是申論適當地借鑒了我國古代科舉應試中“策論”的一些經驗與做法,它試圖對現實問題的“申而論之”,考查考生的認識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。
(—)相同(或相似)之處
1.考試的目的相似。
2.借助的載體一樣。
3.均不受嚴格文體限制。
4.寫作內容都要求切中時需。
5.行文語言表達的要求相似。
(二)不同之處
1.二者產生的土壤和含義不同。
2.選拔人才的功能、方式、方法有別。
3.命題的形式、規則不一。
4.答題的主體身份有異。綜上所述,公務員申論考試源于古代“策問”;而公選申論又源于公務員申論考試。
嚴格地說,申論是一種政論性公文,策論是申論的一個門類,是以闡述對策為主要內容的公務應用文。三、公選申論與策論的區別
公選申論考試:
1、提供的材料較多,一般在5000字左右,可供借鑒的信息較豐富;
2、主要考察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閱讀、分析、概括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重點是執行力;
3、主要測試考生能否勝任一般領導干部的崗位職責;
公選策論考試:
1、提供的材料較少,一般在1000字左右,可供借鑒的信息有限;
2、策論既考理論,又考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;
3、更加側重考察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創新力,以及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和宏觀決策、管理及協調的領導力。
浙江省級機關副廳級領導干部職位的試卷
題目要求:聯系報考職位特點,寫一篇“以如何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,進一步提高省級機關公共服務能力”為主要內容、1500字左右的對策性論文。
就本題而言,既考理論,又考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,不同于申論考試的“申而論之”,它既要求從宏觀層面去分析,又需要具體的個案提出具體思路和對策,要求比較高。不但要求考生具有公共服務方面的理論知識,還要具體的案例來說明問題,用具體的舉措來解決問題。